“上海是中西医最早的发源地和传播地,是中西医结合最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当前上海有不少医院有百年历史,也有一些医院建立了自己的院史馆,但目前缺少一所市级大型综合医学博物馆。”在2025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摄
在此次会议中,郑军华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上海建立医学博物馆的建议》,其中建议上海建立一所综合性医学博物馆,一方面全面展现现代医学的发展及其历史、上海医学的先进技术,助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中医药、传统节气、医学纪念日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助力文博旅游。
提案中写到: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公布的最新数据,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其中医学博物馆62家,占比约1%。中国最早的博物馆诞生在上海,也是传播中华文明之地。
“上海现有110多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医学方面的博物馆只有侧重中医方面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以及侧重医学教育的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缺少全面介绍医学历史,尤其是西方医学科学知识在中国引入、发展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郑军华说。
为何要建立一所大型综合医学博物馆?郑军华解释称:“上海的医学发展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诞生了很多全国‘首个’‘首例’,如断指再植、针刺麻醉技术等。当前,上海不少医院有百年发展的历史,有着不少优秀历史建筑,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有4家医院迎来院庆,如仁济医院180周年院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60周年院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20周年院庆,不少医院包括仁济医院建立了自己的院史馆。在建设院史馆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整个上海的医学传承发展,也涌现了一批名医大家,推动了医学科技的进步。”
针对如何打造一所市级大型综合医学博物馆,郑军华建议,作为一处文化展示传播场所,他建议由文旅部门牵头主导,卫生主管部门协同,在立项选址、建筑设计、文物收集、展陈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多方共同参与,同时可以聘请医学历史研究专家,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完善藏品数据库,建设博物馆云展厅,全方位、全领域、全图景展示医学发展历史,还可以结合主馆与分馆,将上海各医院院史馆、医学院校的校史馆等作为主馆的延伸,形成补充,丰富馆藏资源,扩大上海医学文化整体传播力和影响力。
此外,郑军华建议,在打造市级大型综合医学博物馆的同时,还要加强中医药、传统节气、医学纪念日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其主动融入城市文旅发展规划,展现城市文脉、助力文博旅游,树立卫生健康文化地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