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里翻越最后一座高山。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发出 " 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 的伟大号召。
2024 年 8 月 1 日,大学生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 毛竹 摄
2024 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 90 周年。作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之一,宁夏在新长征路上,坚决扛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使命任务,奋力谱写护生态、谋创新、振民生新篇章," 塞上江南 " 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向 " 绿 " 而行:厚植发展新动能
这是 2024 年 7 月 18 日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拍摄的黄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宁夏三面环沙,黄河逶迤而过。黄河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构成宁夏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 " 一河三山 " 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
进入新时代,宁夏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精心呵护黄河,推进 " 三山 " 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宁夏红寺堡扬水管理处红三泵站(无人机照片,2023 年 9 月 7 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冬日暖阳下,罗山脚下的吴忠市红寺堡区河水村千亩桃园进入休眠期。桃园的经营者梁耀斌向记者晒出了公司 2024 年的 " 甜蜜账单 ":" 我们引种黄桃、蟠桃、水蜜桃等,销售 90 多万元!"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 " 风吹沙石跑 " 的沙化土地。
这是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部分村庄的用水权证(2023 年 5 月 24 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2021 年起,宁夏陆续启动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 " 六权 " 改革,着力推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引领先行区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 我们在山林权改革中探索‘以地换林’,企业流转土地造林,政府配套划拨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并对林木所有权确权,颁发不动产权证,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红寺堡区自然资源服务中心主任田育蓉说,依靠改革,山川增绿、群众增收,留下了一支 " 不走的增绿护绿队 "。
" ‘六权’改革以市场化手段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生态保护内生动力,从战略上扩大了生态环境容量,进一步夯实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家底’。"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改革办改革协调处处长安军说。
改革破题万象新。如今," 六权 " 改革倍增效应、放大效应逐步显现:截至 2024 年年底,宁夏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增至 54.6%,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 97.6%;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10 家,带动山区农户增收;200 多个新改扩建项目通过市场交易购买了排污权指标;30 多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累计成交量超 2962 万吨……
宁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打好黄河 " 几字弯 " 攻坚战,交出了一份高颜值的生态建设成果清单: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 7 年保持Ⅱ类进出,地级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 9 年保持在 80% 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11.35% ……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稳固," 塞上江南 " 越来越秀美,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向 " 特 " 而进: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3 年 6 月 9 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宁夏银川开幕。这是嘉宾在展会现场品鉴葡萄酒。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2024 年 11 月上旬,在第十六届香港国际美酒展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 11 家酒庄组团亮相,成为参展规模最大的内地葡萄酒企业展团。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销售额 9.1 亿元,同比增长 4.8%,出口增幅明显。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2024 年 6 月 12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被视为 " 农业禁区 " 的贺兰山东麓戈壁滩砾石遍布,却十分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短短 40 年,这里崛起了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酿酒葡萄基地开发面积 60 余万亩,年产 1.4 亿瓶葡萄酒,成为世界葡萄酒版图上的一颗耀眼新星。
科技引领产业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4 年 9 月 19 日,工人在宁夏沃尔丰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转运采摘下的酿酒葡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宁夏国土面积在全国排名倒数,但面积小并不意味着产业发展受限。近年来,宁夏在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聚力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加快构建体现宁夏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坐落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 400 万吨 / 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是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以煤炭为原料,生产高品质的柴油、汽油等油品以及石油化工产品。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 400 万吨煤制油项目夜景(2022 年 6 月 22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与人们对煤化工产业 " 傻大黑粗 " 的传统印象不同,以煤制油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更高、二氧化碳排放更少、产品附加值更高。2016 年项目投产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 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宁煤 400 万吨煤制油项目在稳产达产的基础上,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从卖油向卖精细化工产品转变,目前已初步形成 5 大类、21 种产品集群,年转化煤炭 2400 多万吨,吨煤转化成油的价值提升 7 倍。
当前,宁夏正努力打造 " 中国算力之都 "" 中国新硅都 " 等,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2024 年前三季度,宁夏 GDP 同比增长 4.9%,连续 11 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1%,增幅位居全国第三。
向 " 优 " 而攀:富民再上新台阶
固原市所处的西海固曾是宁夏脱贫攻坚主战场,这里曾极度缺水,翻山越岭去沟里挑苦咸水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如今,经过多年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宁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 97%。喝上了黄河 " 甜水 ",点一杯略带苦味的咖啡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新体验。
在宁夏首个 " 百美村庄 " 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薛庄村,前几个月新开张的 " 村咖 " 吸引了许多人尝鲜。" 和我在县城开的奶茶店每日营收差不多。"34 岁的 " 村咖 " 老板冯璐璐是本村人,当得知村子打造农文旅示范村,她马上报名入驻," 我很看好乡村旅游的前景!"
薛庄村村委会主任张永军告诉记者,全村年人均收入从 2019 年脱贫出列时的 8000 多元,增至 2023 年底的 1.8 万元。" 现在发展旅游,村民从事餐饮、接待、保洁等职业,日子越来越红火!"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宁夏深入实施乡村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4 年前 11 个月,已开工建设相关项目超 1700 个,完成投资 130 多亿元。2024 年前三季度,宁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167 元,同比增长 7%。
乡村和美,家园和谐。宁夏努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这是 2024 年 6 月 20 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走进冬日午后的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 雷锋广场 " 上,居民遛娃、散步、聊天;党群活动中心里,剪纸、跳舞、唱歌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2024 年 9 月 25 日,居民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广场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 毛竹 摄
跨越千山万水,共走康庄大道。在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之际,宁夏交通又添 " 新动脉 "。2024 年 10 月 1 日 , 作为中国 " 八纵八横 " 高铁网北京至兰州通道的组成部分,包银高铁惠银段正式开通运营,进一步拉近了宁夏与外界的距离。
2024 年 10 月 3 日,一列动车组列车行驶在包银高铁惠银段石嘴山特大桥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在新长征路上,一幅砥砺奋进、逐梦前行的壮美画卷在宁夏大地徐徐铺展。
文字记者:刘紫凌、张宋红、马丽娟
视频记者:唐紫宸、于卓
海报设计:刘雅萱
统筹:孙闻、朱舜、任正来、李逾男、孟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