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债市大牛,为啥我的固收理财收益只有2%?丨21理财私房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霜,余纪昕 上海报道
想到2024年经历了一波债券牛市,理财投资者暮暮(化名)满怀期待的拉了下年初购买的固收型理财产品收益,却发现无论是较短期限的季开型产品,还是投资期限在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理财去年年化收益都仅在2%左右,不超过3%。
“银行的固收产品不是主要投资债市吗,为何去年是债市大年,我的收益却这么低?”暮暮百思不得其解。
查看了一下支付宝上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后,暮暮感觉去年一年都错付了。支付宝上显示,去年中长债基的平均年化收益是5.28%,短债的平均年化收益是3.20%,债券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是5.76%,“固收+”的平均收益是5.83%。
2024年,1年、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低点分别达到0.93%、1.69%、1.95%。长端利率降幅达到80bp以上,创下2016年以来之最,短端利率降幅超过了100bp,造就了史诗级的牛市行情。
债牛行情下,债基和固收类理财的平均收益率水平相差较大。Wind数据显示,债券型基金方面,2024年,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为4.51%。其中,短期纯债型基金的年度回报率平均为2.73%,中位数为2.94%。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全年平均回报率为3.82%,中位数4.58%。
相比之下,固收类银行理财,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近一年内的年化收益率平均值在1.89%,中位数1.97%。其中,纯债固收理财的平均收益为2.39%,“固收+”为2.94%。
债基的收益上限也远高于固收类银行理财。Wind数据显示,2024年收益率最高的债基为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年化收益为22.36%,此外还有,光大中高等级A和工银瑞盈收益在20%以上。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2024年,净值增长率最高的产品为浦银理财半年鑫最短持有期产品,为13.56%。
差距何来?
固收类银行理财和债基在收益体感上的差异可以简单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种。客观原因之一是两者之间不同的资产类别和配置比例。
一位银行理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两者收益差异的原因可以简单用底层资产不同来解释。一般而言,纯固收的理财是指没有权益类资产,它可以配置存款、非标、利率债和信用债等多种资产,通常情况下,各类资产会均衡配置。而纯债基金的底层资产就全部是随市场波动的利率债和信用债,没有存款和非标。
在利率快速下行的时候,由于银行理财配置的非标资产和存款等低收益资产较多,拉低了整体收益,因此纯债基的表现就会优于纯固收理财。而如果是债市调整时期,那纯固收理财的抗跌能力会更强,更加稳健。“高收益和稳健,不可兼得”,她解释到。
以中国理财网上一款固收类产品的三季报为例,该产品为一年定开类产品,底层资产穿透后,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0.28%,同业存单占比2.66%,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0.64%,非标准化债券资产33.50%,而债券类资产仅占62.92%。
非标资产底层多为同业借款或信托贷款,收益高于存款类资产,但方差较大。从上述产品来看,到期收益在2.5%-4.5%区间。Wind数据显示,银行理财的整体非标资产到期收益中位数为4.12%,均值为1.88%。
相比之下,债券型基金的底层资产则相对单一。比如,某中短债债基的三季报显示,该产品底层资产中,债券占比达到了99.67%,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比0.25%,其他资产占比0.08%。扩大到整个市场,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债券型基金的资产配置中96.04%为债券,1.24%为现金,0.91为股票。
此外,债券久期也是影响固收类银行理财和债基收益的客观因素之一。一般而言,长债的收益大于短债,而就波动交易而言,长债的收益波动也会大于短债,在债牛的行情下,中长债的收益率要好于短债。相比之下,债基配置的债券久期也要长于固收理财。
证券研究显示,去年债基管理人普遍提升了债券的组合久期。从利率敏感性久期和前五大重仓债券久期上看,定位于中长债风格的债基组合久期在2024年中报已然达到2.56年,明显高于年初的2.04年,且是近3年最高值,从重仓债券上看,24Q3债基的重仓债券久期已经达到2.12年,同样是近三年最高值。
相较之下,银行理财投资的债券久期多在2-3年。中金固收研究显示,利率债去年上半年在拉久期策略下,加权平均期限从1.28年升至1.49年;信用债拉久期不明显,整体加权剩余期限由1.18下降至1.13年。
影响债基和固收类理财收益的一个主观因素则是暗藏在理财净值变动下的“收益分配”。上述投资者暮暮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购买理财产品。实际上,在她购买之前,那些理财的收益都在4%、5%左右,甚至更高,而当她买入之后收益却降低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背后其实与银行理财在营销时“打榜”行为有关。一些银行理财为了吸引客户购买产品,会刻意将理财产品在规模较小,比较好操控时,通过加杠杆,腾挪收益等方式做高收益。这样的产品在以亮眼的过往业绩吸引大笔资金涌入之后,便回归平凡。(详见本报另一篇深度报道《深度丨银行理财收益率“魔法”几时休?解决问题的关键或在管住产品新发》)
未来产品收益或将进一步承压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未来,债券牛市并不意味着固收产品收益率高。在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无论是持有到期,还是波段交易的收益都很难继续向上。
一位国有行理财子的债券交易员对记者坦言,目前票息难以覆盖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但加大波段交易、拉长久期接新发地方债,或者信用下沉多配城投债、二永债等策略,由于票息的保护力度下降,市场反弹时也会波动加剧,因此绝对收益并不高。
目前,长端和短端的收益率均进入历史低位,并且下行趋势将大概率延续。申银万国证券认为,国债收益率下行是一把双刃剑,短期看伴随着国债收益率的下行,资产价格抬升,债基的资本利得增加,但从长期的角度看,持续下行的国债收益率会压缩国债收益率的波动空间,一方面债基收益的核心来源票息收入将大幅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波段操作的空间也会不断压降,主动管理型产品的业绩差异化将更难体现,指数型债券投资产品所扮演的角色将愈发重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