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1年建市以来,安徽省淮北市凭借丰富的原煤资源,为国家累计贡献了超过10亿吨的原煤,书写了一部充满活力的篇章。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产量下滑以及产业结构单一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淮北一度也陷入转型阵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如今,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方向不断发力的淮北,变“轻”了,也变“靓”了。正如淮北市委书记汪华东所说,“打破‘魔咒’,就是要推动淮北转型发展,没有捷径,只有实干。”
打破“资源魔咒”
经济领域有一个术语叫“资源魔咒”,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虽然拥有大量资源,但却不能因此带来好运,反而像一个咒语,捆住了当地发展的手脚。最直观的表现是过于依赖资源,而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在“转”,用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产业转型,把经济的生产活动从附加价值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价值高的新产业。
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是典型的资源单一型城市。一度,“资源魔咒”也是困扰淮北发展的沉重枷锁。
然而,这并没有困住淮北的发展。根据淮北党史和地方志记载,淮北2000年首次提出城市转型,转型之路已经坚定走了二十多年。
当地通过提前布局,把大块的采煤塌陷区改造成了湿地公园;在小型塌陷区上新建了一批绿色食品基地、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同时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引进了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这一系列措施让淮北成了转型样板。
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据淮北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2005年淮北第二产业占比56.75%,第三产业占比32.37%,2015年第二产业占比58.07%,第三产业占比34.13%,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到了2022年,第二产业占比43.79%,第三产业占比49.38%,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约6个百分点。
目前,“华丽蝶变”的淮北,已经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四大新兴产业集群,而且增速较快。今年1~8月,淮北全市35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库企业实现营收83.4 亿元,同比增长42.6%;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84.5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基地产值增速 7.71%,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基地产值增速达18%。
创新催生“化学反应”链
从“一煤独大”到如今的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多元发展,是创新,催生了淮北产业的“化学融合反应”。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安徽淮北临涣工业园区)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也是淮北市委、市政府“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两个千亿板块之一,振兴皖北的“一号工程”。
2013年,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被升格为省级化工园区。这一年,安徽省重化工产业发展专家办公室在深入研究全国新型煤化工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淮北市情,编制出台了《淮北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壮大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产业,加快实现淮北资源型经济升级转型。
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杨介绍,园区内产业链条完整,上下游企业聚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都得到了覆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还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
他介绍称,公司一期项目以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焦炉煤气为原料,经过煤气化补碳后年产甲醇50万吨,二期项目以甲醇为原料,经羰基化、加氢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年产乙醇60万吨,而公司生产的乙醇又是安徽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又以乙醇为原料,生产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甲醛等化工产品。
目前,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材料、功能助剂、高端药物中间体、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五条产业主线,2023年实现产值209亿元,已入驻企业57家,吸引了众多优质上市企业和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挪威的外资龙头化工项目。
在濉溪经济开发区里,一块铝也链起了多个产业群。
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副总经理陈勇介绍,公司前身为安徽美信铝业有限公司,从7毫米厚的铝板带做起,经过冷轧、箔轧、分切、退火等多工序加工,到现在能做出厚度为0.0045毫米至0.009毫米的高精铝箔。
随着小小铝板带附加值的持续提升,该产品已成功跨越地域界限,远销至美国、欧洲、韩国及印度等众多海外市场,目前拥有6条熔铸生产线、1条冷轧生产线、8条铝箔生产线,2023年实现产值17亿元,今年1~9月份实现产值16亿元。
濉溪经济开发区园内的濉溪铝基产业园已集聚涉铝规上企业56家,形成了铝产业原材料供应链、铝板带箔产业链、铝加工件产业链等三位一体相对完整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以铝基金属材料为基础,一块铝又变身成为新能源车身、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壳体等高端产品,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在园区内形成集群。
拥抱长三角
淮北地处华东腹地,苏、豫、 皖三省接壤处,最北端的“飞地”杜集区段园镇与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接壤,是安徽的北大门。淮北也是安徽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原经济区成员、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淮北来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最主要的抓手是徐淮结对合作。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淮北被定为徐州的帮扶城市,两地将共同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结合的合作帮扶工作格局,进一步激发皖北地区内生动力与外部拉力融合。
三年多来,徐淮合作已经从“相邻”走向了“相融”,两地之间还开通了城际公交,公积金也能实现互贷互认。
另据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信息,淮徐两市还共同编制了《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在园区、教育、医保、人社、金融、农业、生态等领域签署协议10余项。优化调整徐淮产业合作园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重点项目库,谋划39个项目,总投资152.02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淮北自身的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等产业发展迅速,与徐州新能源产业正好起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效能。因此,淮北近年来持续推动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和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深度融合,深化重点企业合作,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徐州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淮北。
除徐淮合作之外,淮北各部门领导还频繁率队到上海、苏州、杭州、扬州等长三角地区招商考察,大力招引“链主”企业,引进人才。同时,主动建立与长三角部分城市的常态化干部挂职锻炼机制,比如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优秀干部陆续到上海市、浙江省湖州市等地挂职学习锻炼,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长三角。
打开淮北《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长三角”有13处。从“乐游长三角”高铁旅游专列特色活动到22个项目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库,再到长三角等重点城市“人才淮北行”,淮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力非同寻常。
转型蝶变中的淮北,干出了新发展、干出了新未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