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AI来了,重塑高校计算机通识课

adminddos 2025-01-01 17:04:59 5 抢沙发
AI来了,重塑高校计算机通识课摘要: ...

转自:羊城晚报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粤北大数据产业学院实习实践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粤北大数据产业学院实习实践

  文/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图/受访者提供

  小米公司CEO雷军千万年薪挖角95后AI天才少女的消息近日登上热搜。被重金招募的大模型领军人才毕竟是极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值得思考或有借鉴意义的是:人工智能专业会是“新天坑”?火爆的“人工智能+”专业,到底该怎么交叉?近日,在广州一场名为“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数位来自本科、高职院校的代表交流起面对人工智能浪潮的困惑与自我变革。一名参会教师直言:“如果我们不努力,教人工智能专业的老师可能就要被人工智能给干掉。”

应对场景之变

  招聘市场上,AI相关专业有多火?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AIGC)应用的爆发,相关岗位需求增长量超300%。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曾预测,2030年中国的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

  不过,作为人才供给端,高校却感到“压力山大”。

  暨南大学于2020年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今年该专业走出首批毕业生。但学校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党总支书记周玉宇感慨,相较创设专业之初,当前的环境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要求高了,对学生的评价也变了——场景之变让学校压力增大不少。

  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蒋运承有着相似的压力:“从备课到各种的资源的获得,好多事情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来做,本来我们应该挺开心、挺轻松,但这种模式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传授知识,人工智能比我们厉害多了,到底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到底怎样去讲授?这是师范院校应该琢磨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努力,教人工智能专业的老师可能就要被人工智能给干掉。”

  当前,按教育部规划,要在2030年之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如何具备科学且专业的人工智能素养、是否能正确地向中小学学生讲授人工智能,确是挑战。另外,对于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和高校教师而言,如何认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升其相关素养,如何做好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和落地,仍有待探索。

“借力”设计AI课程

  压力之下,高校有所行动。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院长黄琼透露,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公共课或会发生变化。当前,华农的计算机类公共课主要还是侧重计算机操作、数据库应用、基本编程等传统知识,但接下来,学校将启动人工智能通识课,其中一个原因是,要让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时,也能考虑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影响,“不同的专业方向,所需要聚焦的学习内容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样东西是共通的——人工智能的基础大家都要学。”

  对于产业界的快速更迭,学校选择“借力”,利用产教融合,提升学生水平。黄琼介绍,本学院学生在大三时,会把学生送到合作企业,在一两个月时间内,由企业工程师用AI实战项目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增长实践经验,以此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此外,华南农业大学还将人工智能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模块,对该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会重点选修该模块课程,以此加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确实要发挥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在我们工科院校学院的培养作用,还要强调发挥导师的作用、以赛促教的作用,”周玉宇说,“我们聘用了很多来自企业的老师,他们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

  尽管都涉及人工智能,但各校专业设置仍有所侧重。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的专业设置上,都突出了网络安全特色。在“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里,也会开设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特色课程。尽管广外以文科见长,但该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王常吉透露,2025年,人工智能通识课将成为全校必选公共课。

  地处韶关市的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则将大数据产业链人才链和技术链三链紧密融合,对标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人才需求,联合华为、联想、轩辕网络、中软国际等企业,在韶关超大型数据中心产业园内共建了“粤北大数据产业学院”,着力打造“校中园”“园中校”为特色的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孵化大学生创业公司。现在每年约有600名学生在产业学院实习、实践,承担园区IDC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教务部部长王玉贤说:“未来,学院会在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发力,在AI赋能职业教育、赋能专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粤北品牌。”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