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火山视频:Ӫ

adminddos 2024-12-31 14:51:30 1 抢沙发
火山视频:Ӫ摘要: ...

十二年前,上海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与外滩结缘,开启了书写外滩的故事。

今年12月12日,乔争月以“外滩守护宣传大使”的身份再次来到了外滩,在第二届外滩遗产与艺术沙龙季外滩守护主题活动期间,她走进了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大楼,“我真的很感慨,十二年前,我来到这里的时候,里面正在修缮,我没有进来,而如今,这里只要有展上新,我都会过来看,每一位来到外滩的人都可以推开这扇大门,参与各类艺术活动,留下他们与外滩的故事。”

乔争月(右一)参加第二届外滩遗产与艺术沙龙季外滩守护主题活动/活动方供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第二届外滩遗产与艺术沙龙季”系列活动正在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内举办,包括一系列艺术、文化相关的展览、讲座、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文化学者、与跨界专家的目光。

作为久事在外滩举办的第二届艺术沙龙季,主题从首届的“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外滩艺术沙龙季”到如今的“第二届外滩遗产与艺术沙龙季”,其“守护外滩”的核心理念日益彰显,脉络也愈发清晰。

目前,上海久事在外滩核心地区拥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6幢,其中位于外滩一线的建筑有7幢。作为外滩历史建筑的“大管家”,多年来,他们遵循原有的历史样貌,对建筑进行严谨的修复和改造,在尽量保留大楼建材的原真性的同时,进行适度改造,让城市原有肌理与新的设计融合一体,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并探索其活化利用与创新经营之路。

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现“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百年建筑的当代价值

“我当时去外滩的上海档案馆查资料,天气特别好,被外滩的建筑美所吸引,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外滩已经跟我的印象中不一样了。”乔争月告诉澎湃新闻,在世博会以前,外滩在她的印象里是闹哄哄的,但后来政府对外滩的滨江空间进行整体改造后,她被外滩的美所触动,开启了外滩建筑的写作。

“我当时写外滩建筑专栏的时候,每周要去外滩两至三次,每次都会有新发现,这就是外滩的迷人的地方,真的百看不厌,如今还能在外滩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和这么多跨界专家讨论外滩的保护和外滩的可持续的再发展。”乔争月从小喜欢历史和文化遗产,谈到外滩的研究写作她充满感情。

十二年前,她的外滩建筑专栏就从“外滩一号”开始。为了搜集到外滩更多的故事,她长期泡在徐家汇藏书楼,从百年前同行撰写的英文报纸报道中找到原始报道和老照片,“当时我在一篇英文报纸上读到了一篇1927年关于外滩建设的报道,标题是《上海新的亿万美金天际线》,所以我专栏的第一篇就是‘外滩一号’,《亿万美金天际线的起点》,一经发出,就赢得了国内外建筑爱好者的喜欢,收到了包括上海美商会会长在内的很多高层次外国读者的来信。”乔争月说。

“外滩一号”是现在外滩万国建筑群的起点,由英国麦边洋行投资,马海洋行设计,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由亚细亚火油公司租用,解放后由一些国有单位使用,比如上海机械设计研究院和上海丝绸公司,后来还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纵观使用历史,“外滩一号”长期作为政府机构与大型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外人很少能够走进外滩大楼。

不同时期的“外滩1号”/采访对象供图

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合伙)副总建筑师林澐在2008年和2018年参与了“外滩一号”的修缮。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百年前的建筑留下的非物质遗产非常丰厚,以前建筑师使用的工艺和现在不一样,修缮时需要理解设计师当时施工的手法,从而还原当时的审美,确保历史价值得到保护。

他举例称,以前建筑里没有空调,而是设计了非常精美的壁炉,屋顶也是拼花的吊顶,这就需要想各种方法,让空调既不显得突兀,又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林澐表示,2018年,“外滩一号”修缮时主要对重点保护部位门厅、外立面做了保护,恢复了中庭新古典主义的整体效果,也为商业展出和艺术功能做好了准备。“当时外滩大部分都是金融机构、奢侈品店,上海本地人,包括外地来上海旅游的游客,大多都是在门口‘张望’一下,而不进来,所以我们在修缮的时候,就是希望更多人能走进这些建筑,在中庭坐一坐。”

2019年10月,修缮过后的亚细亚大楼华丽转身为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探索将外滩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径。

目前,大楼内集合了东一美术馆、佳士得拍卖行和伊洛斋文化艺术等知名艺术机构,还吸引了富邦华一等艺术银行入驻,未来将打造上下游一体的艺术运营、 展览、金融产品、销售空间,营造多元化的艺术氛围及复合式的艺术生态。

从路过外滩到走进外滩

秉承着“还外滩于民”的理念,久事在对外开放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之前,已在外滩区域相继开放了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的“上海久事美术馆”、18号的“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以及北京东路230号的“上海久事艺术沙龙”,随着2019年“外滩一号”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的开幕,以三馆一中心为主的久事美术馆群落已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人真正走进外滩建筑,感受外滩文化已经成为可能。

本届沙龙季期间,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内展出了89件赛努奇博物馆馆藏,汇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36位中国艺术巨匠的巅峰之作,还展出了法国里尔现代艺术博物馆珍藏,展出毕加索等18位先锋艺术代表的61幅作品。除此之外,“石上清欢——张遴骏东坡乐府篆刻展”“Life as a Scientist 100位女科学家的人生故事”也同步展览。

讲座类活动中,除了林澐主讲的“外滩历史建筑漫谈”建筑主题讲座,还有敦煌文化、城市更新等主题。

体验活动类中,有面向市民游客推出的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9楼露台打卡、集章等活动,还有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如漆扇、掐丝珐琅等传统文化手工体验。

传统手工艺亲子掐丝珐琅体验活动/活动方供图

乔争月已经连续两届参与久事沙龙季。今年,她受久事邀请担任“外滩守护宣传大使”,在外滩守护主题活动参与沙龙对话。去年,她还与艺术家许江对话,讨论外滩建筑的艺术成就与当代价值,“我觉得两届沙龙季非常好,我目前参加的两届,每届都有新创意,去年许江的个展‘远望者——许江作品展’在久事国际艺术中心展览,我真的没想到许院长那里还有这么多关于上海的城市风貌的画作,而今年的沙龙有时尚界、体育界、金融界等各界的跨界专家参与,带来了不同的领域的新鲜视角。”

乔争月表示,上海的城市更新绝对不是某一个小圈子讨论的话题,“我们需要各领域的人在一起跨界交流,怎么样找到适合这个项目的别致新功能,需要各界人士的智慧,只有互相启发,才会有新想法,希望未来大使们可以共同参与外滩相关的宣传保护活动。”

林澐主讲的“外滩历史建筑漫谈”建筑主题讲座/活动方供图

林澐今年也参与了久事艺术沙龙季,并受邀成为“外滩守护宣传大使”。12月6日,他还在“外滩一号”给公众做了一场“外滩历史建筑漫谈”的讲座,以外滩历史建筑群的几个关键词“天际线”“中轴线”“三段式”“塔楼”为线索,带领参与者领略外滩建筑艺术的魅力。“当天是周五下午,现场男女老少都有,有一些还是年纪非常大的老人,以前就住在这附近,对自己周边的建筑感兴趣,还有一些年轻人想组织行走外滩的活动,专门来这里学习建筑科普。”林澐说。

林澐表示,外滩的建筑要打破原先的神秘感,吸引更多公众进入,沙龙季就是一个开始。虽然刚开始辐射的范围有限,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未来需要多部门参与,才能让外滩变得更有多样性。

外滩的人文经济价值

12月10日,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快闪店首次亮相外滩6号,吸引了大量申花球迷来到外滩打卡。

比如“好小宁”,一位户外主播,经常来外滩附近拍风景人物。她在申花快闪店一开门就开启了直播,她说自己受粉丝的“委托”来看看新开的快闪店,“我觉得申花就是我人生的折射,一路经历的起起伏伏和我们人生的起起伏伏一样,我和我的粉丝都喜欢这支球队,申花能在寸土寸金的外滩开一个快闪店,真的很有排面,也很自豪。”她表示,已经买过很多申花的围巾、帽子、手套,这次进来就是想看新品。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梁捷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滩原本的金融属性在逐渐减弱,外滩文化带来的经济价值已经超过了外滩本身的经济价值。“金融属性带来的收益是有上限的,一栋楼能通过出租带来多少收入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它作为文化地标,能够吸引多少人来看是无法估量的,这就是外滩万国建筑群无形的价值,像申花快闪店这种多元消费方式应该更多。”

快闪店内的商品/澎湃新闻记者丁珏汭摄

梁捷认为,外滩未来的发展必然会朝着人文经济的方向发展,“这些年大家利用外滩建筑的文化属性来发展,我觉得这个思路肯定是对的,但文化的运作,需要创造力,需要各界的专业人士来不断增加外滩的附加值,一方面要延续它本身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要让它更有文化吸引力。”

他表示,城市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城市空间将人聚集在一起,而外滩作为上海的城市中心,具有天然吸引力,只把外滩当作景观是一个非常僵化的视角。

在他看来,外滩不应该仅仅是景观,还是一个大容器,可以让更多文化消费共存。“我们可以从外滩走过,也可以走进外滩内部,喝咖啡、见朋友、看电影、搞活动、谈生意,把外滩作为活动的空间和活动的背景。政府、运营方、管理者应该更大胆一点,探索更加多元的外滩文化,让外滩创造更高的人文经济价值,也给公众提供更多的使用价值。”梁捷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