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益在持续下降,今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3%,意味着银行盈利空间被压缩。如何在功能性与营利性中找到平衡,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又能维持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将金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银行从业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寻求答案
◎记者 黄坤
信贷投放,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抓手。回顾即将过去的2024年,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导向下,多家银行制订投放计划、完善考核机制、信贷资源向科技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这一年,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在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同时,银行也不同程度地面临净息差下降、风险成本提升的压力。如何在“让利”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如何将金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银行从业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寻求答案。
调整“指挥棒” 资源倾斜科创普惠
随着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同领域的信贷需求“有减有增”,银行信贷资源的投放正在发生变化。
“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是我们今年信贷投放的重点。”华东一家银行公司部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随着住房需求中枢水平发生变化,相应的房地产贷款需求下降,银行更多将信贷资源放在科创、普惠等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以及薄弱环节,并制订了“千企万户大走访”等工作计划。
多位银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阶段银行要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时,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银行也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领域,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信贷业务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我们总行通过调整考核‘指挥棒’,引导基层行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服务上更多地投入力量、配备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在基层考核里,我们提高了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绩效激励,提高信贷经理积极性。”温州平阳支行行长谢尚干说。
金融服务质效也在逐步提升。“我们聚焦‘战略专、机构专、流程专、政策专、队伍专’的五专机制建设,从‘基本看过去’转向‘主要看未来’,从‘基本看财务报表’转向‘主要看团队产品’,从‘基本看抵押担保’转向‘主要看经营现金流’。”杭州分行副行长高琦俊这样谈及发展科技金融经验。
银行既要做到“让利”,也要防范风险。“客户主要关注效率、利率和额度,银行要做到以上三点,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浙商银行丽水龙泉支行主要负责人张婧称,小微贷款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和价格透明,银行既要尽可能倾斜信贷资源、“让利”小微企业,也要做好风险管理,保持稳健经营。
打造“数智化” 科技赋能降低成本
对金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这是金融业对于自身定位的一种反思和探索。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坚持功能性是第一位的。”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益在持续下降,今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3%,意味着银行盈利空间被压缩。如何在功能性与营利性中找到平衡,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又能维持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家银行面临的共同课题。
记者调研获悉,银行正在积极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资金成本,更高效地服务普惠、科技企业。“青瓷宝剑、香菇是我们当地特色产业。我行应用数字技术,设立了‘剑瓷’数智共富贷等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效率和精准性,腾挪出更多让利空间,推动产业发展。”张婧说。
谈及科技投入和数字化转型,张婧表示,这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思路,既优化了产品结构,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感、认同感,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拓展了市场空间和增加收入来源。同时,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实现风险控制和盈利平衡,确保了业务稳健发展。
“服务好普惠小微等企业,既要讲责任、使命、担当,也要有底气算好这笔经济账。”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耿斌告诉记者,通过深化大数据算法应用,该行在做普惠业务时,不用再铺设很多的人力,一个二维码、一个App,就能解决企业融资的问题,通过“集约化作业、专业化运营、集中化贷后、智能化赋能”为基层一线提供强力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打造“数智化”,是统筹“促让利”“控风险”“谋发展”的关键。“银行可以运用前中后台数字技术,重建‘人+数字化’的信贷作业流程。”一家股份制银行副行长表示,通过数字技术能够把成本控制在可负担范围内,提升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精度和风险处置效率,促使银行实际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联动“朋友圈”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除了通过科技赋能降本增效外,商业银行也在强化内部协同融合、积极联动“朋友圈”,从单一“融资”向“融资+融智+融商”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记者在浙江调研时了解到,旺荣半导体8英寸功率器件半导体项目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重大项目,项目前期存在资金缺口,亟需金融服务支持。“我们不仅为其投放5000万元贷款,并将在结算性存款沉淀、代发工资、支付结算、票据业务、国际业务、投行业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浙商银行丽水分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张泽华说。
“实际上,很多企业不是只有单一的融资需求。在市场竞争激烈、利息收入承压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联动长期积累的‘朋友圈’,协调银行、证券、保险、会计、律所等多方资源,为小微企业‘问诊把脉’、纾困解难。”长期深耕小企业金融的谢尚干说。
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形成多元化盈利渠道,银行呈现综合化经营趋势。记者采访获悉,除了上述联动“朋友圈”方式外,银行自身也在努力获取金融牌照,以实现在综合化经营领域的全面布局,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这一年来,我们在积极布局衍生品等方面牌照和业务资格,不再只关注贷款,而是要多条腿走路,以客户为中心,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集团综合化服务模式,发挥金融多牌照齐全的优势,完善客户经营体系,实现打造更多的业务增长点。”华东一家城商行董事长如是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